深圳超充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:
2月17日,深圳政府在线发布《我市制定国内首个电动汽车超充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》。详情如下:
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市发展改革委日前联合发布《深圳市电动汽车超充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(2024年)》,这为充分发挥标准在电动汽车超充设施领域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,高质量推进超充设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。该指南由深圳市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制定,作为国内首个电动汽车超充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,综合考虑了深圳电动汽车超充设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,将深圳电动汽车超充设施标准体系框架划分为基础标准、设备系统、场站建设等6个方面,涵盖术语定义、超充设备、超充系统等19个专业领域标准,为深圳超充设施领域标准化工作提供科学指引。
截至2025年1月25日,深圳已累计建成1030座超级充电站,新建充电桩13.4万个,累计建成充电桩达42万个,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
《深圳超充标准指南》解读:充电新时代的"深圳答卷"第一部分:指南内容与亮点——超充充电领域的"操作说明书"2025年2月17日,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《深圳市电动汽车超充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(2024年)》,这是国内首个电动汽车超充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,标志着深圳在超充设施建设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。这份指南由深圳市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制定,涵盖了电动汽车超充设施的规划、建设、运营等各个环节,为超充设施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导。具体来说,该指南将深圳电动汽车超充设施标准体系框架划分为基础标准、设备系统、场站建设、运营服务、信息安全、检测认证等6个方面,涵盖了术语定义、超充设备、超充系统等19个专业领域标准。截至2025年1月,深圳已建成1030座超充站,超充桩密度达2.3个/平方公里,核心区实现"5分钟超充圈"。
亮点总结:·全面覆盖:此前国内超充标准多为零散文件,深圳首次构建完整体系,从“单兵作战”升级为“集团军作战”。
·前瞻性:综合考虑了深圳电动汽车超充设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,不仅解决了当下问题,还为未来的技术升级和设施扩展预留了空间。·生态联动:光储充一体化、车网互动等标准,促进充电设施与电网、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。
第二部分:国内外超充标准发展对比——中国从"跟跑"到"领跑"1.关于超充超充在业内一般定义为:具备单枪充电功率不小于 350kW,最大输出电压不小于 1000V,持续充电电流不小于 400A,目前国内尚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。
美国能源部对 XFC(eXtreme-Fast Charging)定义为:0-80% SOC 的充电时间<=10 分钟(新增逾 55 度电或逾 320km 续航,平均充电倍率 6C 及以上);同时,电池比能量>=200Wh/kg,充电桩功率>=400kw(欧洲定义为>=350kw)。
直流充电与交流充电特点比较,以电池容量 40kWh,百公里能耗 13kWh/100km 的电动车为例,《超充桩建设加速,液冷技术升级》研报2. 相关超充标准发展情况美国SAE J1772 & CCS 复合接口:美国最早实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,与 CCS(Combined Charging System)接口组成复合接口,广泛应用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交流充电桩(L1、L2)和直流充电桩(L3、L4),其中 L3 和 L4 支持 480V - 1000V 的电压和最大 400A 的电流。
特斯拉NACS标准:特斯拉于 2012 年推出,最初为特斯拉专用接口,2022 年开放标准。支持 500V 和 1000V 两种电压。CCS(Combined Charging System):由欧洲汽车制造商主导,结合了交流和直流充电功能,最高可实现 350kW 的充电功率,是欧洲主流的充电标准。CHAdeMO:由日本主导的充电标准,早期主要用于直流快充,升级后的 CHAdeMO 3.0 最高可支持 500kW 的超充功率。ISO 15118 系列标准: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制定的通信协议标准,用于规范电动汽车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。
我国相关标准:GB/T 20234 系列标准-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国家标准,涵盖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接口。正在加紧制定大功率充电标准,目标是实现更高充电功率以满足快速充电需求。目前,华为已推出全液冷超充技术,支持“一秒一公里”的超充速度,最大功率达 600kW,最大电流达 600A,可靠性高,耐高温高湿。比亚迪、小鹏、极氪等车企纷纷推出 800V 高压快充平台,支持 5 - 10 分钟快充,峰值功率可达 480kW。
欧美主导的 CCS 和 CHAdeMO 标准在兼容性和智能充电方面表现突出,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,中国的大功率充电标准更具前瞻性,目标是实现更高的充电功率(900kW),以满足未来快速充电的需求。
第三部分:标准指南的意义——不止于充电,更是城市升级的"杠杆"
1. 产业层面:打破"野蛮生长",构建健康生态•倒逼技术升级:标准要求充电桩单枪功率≥480kW,推动华为、比亚迪等企业研发高功率充电模块。• 降低运营成本:通过分级评价淘汰低效场站,减少资源浪费,2024年深圳已改造老旧桩3047个。
2. 城市治理:充电桩成为“新基建”标杆•能源协同示范:光储充一体化站可反向向电网送电,2024年深圳建成100座此类场站,相当于小型虚拟电厂。• 民生体验升级:住宅小区充电规范化解物业、车主矛盾,充电投诉量下降37%(深圳市场监管局数据)。
3. 全国推广:为“双碳”目标提供“深圳模式”•推动全国超充网络建设:深圳的超充标准体系可以作为全国超充网络建设的基础,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超充设施互联互通,形成全国统一的超充网络。• 国际影响力:比亚迪依托深圳标准,在欧洲建站时获得当地政策倾斜,中国标准开始“走出去”。《深圳市电动汽车超充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(2024年)》的发布,不仅是深圳在超充设施建设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,更是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次重要发声。它不仅为深圳建设“超充之城”提供了坚实支撑,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超充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,看似是一本技术文件,实则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次实验——用标准化体系破解“成长烦恼”,用创新定义未来。充电桩数量超过加油站,5分钟补能成为日常正在逐渐变成现实。